close

在旁聽師大音樂系「錄音工程」課的尾聲,老師有安排觀摩課,也就是看老師在幫師大音樂系的音樂會,如何作一個專業又正式的錄音工作。
雖然整個課程,配合音樂系鑑賞的內容佔了70%,剩下30%才是所謂的技術層面的教學,但是對我來說,不僅是重回小時後學樂器對古典音樂該有的鑑賞力,也是訓練自己耳朵的一個機會,因為師大的學長姐對聲音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水準。

至於我會在音樂會發掘什麼新東西呢?


哈!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這麼大膽直接請掉滿堂的下午課程,不過是個難得的經驗啦!

因為是第一次進國家音樂廳的後台,實在是有點給他驚慌失措~
繞了半圈才曉得要從3號入口進去,沒想到…
這一進去,我就傻眼了
因為根本不知道往哪裡走 囧
根本就像個小迷宮一樣
不知走的走的  終於看到老師了
耶~

老師大概都把器材架設好了
所以正在監聽舞台的狀況還有一些設定
我看到一堆器材
挺壯觀的~
老師便默默指著耳機意味著叫我戴上

哇~好清楚喔
感覺樂團很大的樣子…

聽著聽著
我眼睛跟著線走
看看線材是怎麼進來的
變一路攀升到天花板的小洞
哇~
該不會上面是舞台吧!
果不其然
我們正在舞台下方
好酷!

好啦!來帶大家看看吧~

DSC_2116

這是六軌的混音器,上面的訊號進來後,在這裡作監聽╱錄音的動作,當然裡面有很多設定可依照情況調整,不過像是每個訊號的音量調整是3dB,老師說這是這台機器的小缺失,因為有時候會調過頭。但是有內建硬碟可以儲存,聽說這類機種造價不斐~
同時老師也會把每個PART的調整記錄下來,包括每支MIC的音量、角度(上下左右)、擺法…等,這些工作都得在綵排時和樂團一起進行,不然可會把正式演出給錄壞了。

 

DSC_2111

接下來為了確保錄音內容不會又閃失,專業的錄音都會在搞一台備份機以防萬一嚕!
這台就是平常上課老師講解的機器,其實他可以作很基本的錄音工作,同時也是內建硬碟。
老師都很相信我們,上課還會「傳閱」這台機器給我們看,只見每個人 小~心~翼~翼~

 

DSC_2112

這是錄音部份的全體照,大家就在這裡輪流用耳機然後聽老師的說明
同時,我們位於舞台的正下方~

 

DSC_2128

這是主麥克風DPA 4006
用來收整個樂團的

 

DSC_2124

老師說:主麥克風要吊高,然後往下30度左右…

 

DSC_2125

這是用來收木管部份的MIC,是管絃樂團錄音常用的方式,用來補足木管的音量以及拉近木管聲部的距離。
後面的呢,是用來收取打擊部份,有一隻對著Timp.,另一隻則是對著B.D. 不過也會捕捉一些在打擊樂器聲音在空間的殘響;另一放面,在浦契尼選粹部份,則是用來收合唱團的。

 

DSC_2133


這是麥克風訊號放大器。是主麥克風部份的,MIC訊號進來放大器之後變成LINE訊號,再進到下面的混音控制器。

 

DSC_2118

DSC_2119

DSC_2120

這是攝影組的導播台,他們都是師大的研究生,從前製、拍攝到剪接儲存,都一手包辦,同時他們也負責師大數位影音典藏計畫的工作。這次是五機作業,但這個導播台視可以支援到六台的,所有訊號線都直接拉進來這,而且還有通訊設備,所以地上都是一綑綑的訊號線。

DSC_2108

下面的黑盒子則是把導播台的視訊和老師這邊的音訊作結合

DSC_2109

然後再把結合初剪好的訊號,送進這台Macbook Pro+一台矩陣硬碟(後面)作儲存。

DSC_2138

一邊是錄音組,一邊是錄影組…

DSC_2140

其實轉播音樂會要有一定的功力,因為要有音樂背景的人才,像是導播必須在是前作好功課,如分析樂曲,做好分鏡表,不然會cue錯聲部,給錯鏡頭,切錯畫面等,造成畫面與音樂不協調的問題。當然,旁邊要有一名讀譜的人,得跑在樂團前,協助導播下指令,這些都十分辛苦。尤其像坐在導播椅上的那位學長,在快板的樂章,只見他血壓飆高,大聲嘶吼…。

P.S. 話說師大的器材感覺很好耶,五台Canon的HDV(XH-G1 orA1)+SONY的HDV(很像是FX1又很像是Z1?Z7?),然後有導播台跟完整的通訊設備跟訊號線,當然腳架少不了啦,但是還有外掛硬碟跟SONY的HDV專用錄放機…。不知道我們學校有沒有這麼好呢。
還有,賺到一個晚餐,但重點是意外發現「蔡旻佑」耶,超酷!不過他很低調啦,不過竟然會和他一起抬鋼琴蓋,還好鋼琴蓋很重又感覺很名貴,不然我注意力會不集中吧XD

兩廳院售票系統—師大音樂系交響樂團定期演出—浦契尼選粹之夜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u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